北京大學名字牌匾背后的故事
- TAG標簽:
據(jù)報道,今年北大推出了全新改版的立體式錄取通知書,內(nèi)有“大學堂”牌匾標志,硬質(zhì)的錄取通知書還可豎立,成為送給新生的別致紀念品。
讓我們看一下這頗具創(chuàng)新意識的通知書:
打開這頗具創(chuàng)新意識的、亮眼的通知書,真的讓家長們耳目一新。不過,你家里收到了這新穎別致的通知書后,假若別人問起來這上面的一些內(nèi)容,你能答得上來嗎?比方說,這個校名是誰題寫的?大學堂是怎么回事等等?
為了解除你的后顧之憂,本小編給你來個科普:
北大是目前國內(nèi)最牛掰的高等學府,沒有之一。說句真心話能夠去北大校園里遛一圈,俺就覺著很勵志很勵志的。這個愿望到現(xiàn)在也沒有實現(xiàn),失落滴木法木法滴!不像山大,想起來就惡心!
幸虧是有了網(wǎng)絡,讓俺身不動膀不搖就能神游北大,不僅僅能看到北大美麗的校園,還能探知北大輝煌的過去。這個網(wǎng)絡這東西,真的是不孬不孬滴!
好咧,俺就不瞎啰啰了,直奔主題。今天說一說北大校名和牌匾的故事!
北京大學創(chuàng)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,初名叫大學堂,也有人稱之為京師大學堂,是中國近現(xiàn)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。這是戊戌變法失敗后,唯一沒有被廢除的變法內(nèi)容。當時為學校題寫校名的是孫家鼐。這個人是安徽壽州(壽縣)人,咸豐期間狀元,是光緒帝的老師,擔任過財政部部長(戶部尚書)。
1912年5月,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,旋即冠“國立”,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“國立”的大學,嚴復任北京大學首任校長。
五四運動前后,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。蔡元培主張“循思想自由原則、取兼容并包之義”,對北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。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。期間,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館長,毛澤東在其中任圖書管理員。
1917年8月,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請魯迅先生設計了北大?;?,標志中心“北大”二字由三個人形圖案組成,象征著學校乃育人之所。
1919年5月4日,北大學生領(lǐng)導發(fā)動“五四”反帝愛國運動取得勝利。
1937年7月7日,盧溝橋事變爆發(fā)后,北京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、天津的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。1938年,臨時大學前往昆明,更名為國立西南聯(lián)合大學。
1949年12月,北京大學正準備舉行第51周年校慶,校務委員決定用北大全體師生的名義,給毛澤東寫封信,請他給北大題字。
1950年3月毛主席經(jīng)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?;疹}字“北京大學”函發(fā)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,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“北京大學”四個字。
近年來鄒平有不少學子考進了這所中國最頂尖的學府。我相信,在不久的將來,我的學生中也一定會有人考進這美麗的校園。
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: